一個故事

今天我想講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廚師,她很喜歡做料理,因為看到客人吃到她用心準備的料理時,那種發自內心的幸福感滿溢,那種真誠的笑容與感謝,是支持她在這條路上專研的動力,她認為她不只是一個「煮飯做菜」的人,她可以用她的料理感動與改變他人,即使那感動可大可小,那改變只是一小步。

如同所有我們在人生中投入熱情的事物,她也遇到高潮與低潮。曾經,她懷才不遇,覺得沒有一個客人真心欣賞她的料理,像是過客,衝忙地停下來填飽肚子,往下一站前進。她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她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料理才能,她猶豫要繼續嘗試還是探索新的領域。

她依舊記得那一天。有位跟她年齡相仿的客人來到店裡,當他吃下她為他準備的料理時,他的笑容與由衷的欣賞深深吸引了她,他彷彿找到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料理的那股自信,感染了她,似乎她也多了些勇氣與毅力,繼續嘗試下去。之後,日日、月月、年年,這位客人成了常客,他們也越來越了解彼此,愛慕彼此。原來,這位客人有個夢想,他想要經營溫泉旅館,因為那是他兒時家庭的美好回憶,或許,心靈深處他也希望把這樣的美好傳遞給相遇的人,他邀請她與他一起經營旅館,他承諾她是唯一的人選,他當經理人,她是廚師,一起打造帶給人們幸福的驛站。

那是一個多麼美好的願景。她答應了。

隨著兩人同心經營,旅館的生意越來越好,他們也越發忙碌;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也相信可以一起度過難關。頭幾年,每天忙完沒有客人的時候,她心中最重視的客人還是他,她為他準備主廚料理,不同於一般客人的料理,她越發用心,加香噴噴的飯、加溫泉蛋、準備任何他想吃的食物,他好滿足,她也是,即使他沒有說出口。當他吃飽了擦擦嘴巴,去泡溫泉休息時,她收收洗洗一整天下來所有客人的碗盤跟準備明天的工作時,心還是暖暖的,因為她相信他們「一起」努力打造這個夢想。

後來,他們討論了下一步,僱用了一個員工,她忙於訓練員工,他忙於找資金。員工訓練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到成果,夜深人靜,她不再有餘力特製主廚特餐,但還是為他準備了簡單的宵夜點心,他依舊吃完泡澡,她繼續收拾。偶爾,她也想休息一起泡澡,他們聊聊。偶爾,兩人累到沒有辦法互相傾訴。她想,這是暫時的,等員工上手了,她會多一些餘力。兩個人都這麼地努力,旅館的生意更好了,他們討論後決定再雇用一個員工,這次還是她獨立訓練,偶爾他會給些意見。

日復一日,她好累,終於提起勇氣說出口了,他說「你累我也累,你不想做就不要做!」「其實他真正想說的是,我心疼你累,不要委屈了自己,想做再做吧。他只是壓力大,口氣衝了點。」她這樣告訴自己,雖然心裡有點哀傷與失望,但轉念後她拍拍自己繼續為他們的夢努力。她提出再請一個員工來幫忙,希望不久的將來,三個員工可以更獨立,他們兩個可以有些時間跟空間給彼此,就像創業初始那樣緊密。

漸漸地,她不再有能力為他準備「特餐」,因為店裡客人總是滿載,因為她跟員工總是忙碌,因為他在外應酬回來也累了。在員工眼裡,他是一個盡力的老闆,平常很認真地找資金,在旅館裡的時候偶爾會幫忙,他也是有趣的老闆,可以跟大家開心打鬧,儘管那只有五分鐘、十分鐘。大部分的時候他在自己的收藏室裡很認真地整理全國溫泉地的收藏品、模型與資料,因為這是他的熱情所在。

COVID來了,所有的旅館業無一倖免,他們也不例外。但念在舊情,三個員工一個也沒有解僱,他們討論怎麼應對,他批評她固執不知變通,整天在廚房裡忙,不懂市場。她批評他,不懂得體恤合夥人跟員工,只在乎數字。他說,對,沒有盈餘怎麼繼續經營下去?她堅持食材與服務不能妥協,他說世界已經變了。她要的是莫忘初心的彼此,要的是那份待客之愛。他說,醒醒吧,我們都長大了。

為了招待更多客人,她日益忙碌,忙到沒有心力繼續討論;他日日被經濟壓力壓著,旅館跟員工的點滴,酸甜苦辣,他不再關心,因為他負責找資金、出差、旅行找靈感,她理應負責旅館內務。

各司其職,各管各的——只是一線之隔。

她曾經積極爭取要休假,他說等可以放手給三個員工招待客人了再說。她曾經一個星期固定一次和昔日好友聚會,他說現在科技發達可以視訊就好。她想,他似乎也沒有說錯,儘管自己真的很渴望可以休假,儘管自己真的很需要被關心她的人看見、擁抱、一起笑一起哭。

一直到收藏室成了視聽室、臥室與工作室,一直到每天她與他只有吃飯十分鐘,這一切對他在來說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在她心裡有個聲音隱約浮現,而他聽不到。然後,有一天,她才意識到,那是一種很深沉、很深沉的希望破碎的聲音,伴隨著很沈重的悲傷與失望。她曾經以為她是他夢想拼圖裡那塊重要的唯一,她也相信他是。

她終於體悟了,他要的是自由,在「自己」的溫泉旅館裡被服務的自由,在「自己」的溫泉旅館裡與自己獨處的自由,他需要她,因為這樣旅館可以好好運作,但他不需要她在他的自由裡,因為這讓他失去部分自由。

他們沒有未來,只有現在。

Previous
Previous

練習不批判

Next
Next

我只在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