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在乎您
我總是把別人的事攬在自己身上,因為這讓我覺得有價值、有貢獻、不那麼渺小。這讓我能細心地照顧好身邊的人,尤其是孩子們。我是一個很用心的母親,日復一日地盡心盡力——直到夜深人靜時,還是不斷懷疑自己是否做得夠好,擔心未來是否招架得住孩子的青春期。「有趣」的是,在親密關係裡,這份「用心」卻常成為無形的地雷。
我總以為,我是為他們好。
去年是父親離世的第二年,我一直邀請媽媽來美國散心,覺得換個環境能幫助她走出對爸爸的思念。我「自以為」這對她是好的,但到了秋天,媽媽確定不來,我才突然意識到——我無法決定媽媽怎麼過她的日子,但我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
這個念頭一旦冒出,就像打開了某扇門。我開始強烈地想讓自己放個假,剛好好姐妹邀約單身獨旅,我萌生回台灣過年的念頭。可現實總是拉扯——和先生為了「必要」與「想要」的開支討論不斷,為了育兒的分工來回拉扯,最後我決定自己資助這趟旅程,帶著兩個孩子回台灣,也先安排了一些後援資源。
然而,人生的安排總是比計畫更出其不意。
回到台灣沒幾天,媽媽就得了重感冒。原本想回娘家「喘口氣」,結果一方面失望,一方面愧疚——因為必要時還是得麻煩媽媽與弟弟幫忙照顧孩子。我問自己:「是不是我的自私任性反而成了媽媽的負擔?」孩子們在新環境依舊吵吵鬧鬧、嬉戲玩樂,而我則反覆懷疑自己的決定。
但我還是選擇留在娘家過年,感謝開明的婆婆與婆家親戚支持我。雖然大家都已長大,但那種彷彿回到婚前的過年氛圍,還是讓我感到溫暖和珍惜。
要離開時,媽媽對我說:「謝謝妳這趟回來。」
她坦言,當初聽到我要帶孩子回台灣,心疼我舟車勞頓,卻也說不出口「不要回來」。這次的重感冒,讓她更深刻體會到生命的脆弱,也理解到當身體不堪負荷時,那種無力與恐懼。她想起爸爸當時更嚴重的病痛,他選擇默默承受、不抱怨……她說,這次的陪伴,給了她力量。
那一刻,我放下了對自己「任性」的批判,眼眶泛淚,允許自己偶爾只為自己做選擇,允許自己在愛裡坦然地接納這份感謝。
媽媽,我只在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