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投射收回時

認識現在的伴侶,想想也已經是近十八年的青春了!應該是從有了孩子開始,我們各自忙著照顧家庭,也面臨經濟的壓力,經過COVID,全球都不好過,雖然我知道我們在方方面面都已經很幸運了,但在親密關係裡我常常感到不滿足、不夠被愛,羨慕對方以照顧自己的需求為第一,而我想要的只不過是一句你今天好嗎、或是一個擁抱,這些他沒有心思給。常常自問,除了母職,我還能、我還想要成就什麼樣的自己?十年前拿到博士學位,開始菜鳥教職的時候,沒有想像過十年後的今天會是這樣的自己。雖然我一再叩問自己,再重來一次我會不會做一樣的選擇?我知道我是肯定的,我很珍惜我寶貝的三個男子,但我不知道我有沒有後悔跟現在的伴侶在一起。

記得幾年前讀鄧惠文醫師的「婚內失戀」,是我開始尋求解方的地方,萌生了需要多覺察自己的需求的芽,但因為對伴侶有太多的期待而不願意面對對方無法成為我的期待的可能事實,常常掉入失望泥淖、受害者心態裡,多虧好多家人朋友支持、尋求諮商、練習靜心與自我對話、充實知識等,一步步走到今天。

最近聽到這集為什麼關係從「投射」走向「收回投射」,讓你遇真愛?,我才意識到,原來心理學裡有這樣詮釋真愛的方式!而我、我們似乎也走在這條路上。要不要進入關係是一種選擇,要走到哪一個階段也是一種選擇,選擇都沒有對錯,人生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聆聽自己的內在,我這才發現,由於生長經驗、個性、還有我的人生階段,在這段關係裡,或許我一直都在向外滿足他人的需求,滿足伴侶的、滿足孩子們的,而我自己的需求常常被我放在角落。

更直接地說,親密關係是一個我選擇來鍛鍊自己的場域(context),在第一階段是投射期,在這裡我把自己的需求投射到伴侶身上,他滿足我對一個好情人的需求,也面對伴侶投射他的需求在我身上,我想到交往那些年彼此的粉紅泡泡。第二階段是容器建立期,我們建立家庭,為撐起家庭而努力,各司其職,而走到今天。過程中我的失望與失落不斷地讓我懷疑,這樣的關係還有愛嗎?掙扎這幾年才理解到「收回投射」是必要的,可能也因為邁入四十了,自然引導我朝「完整自我的中年之路」前進,好幾年前諮商師給我的回饋我一直印象深刻,大意是:在關係裡,我們以為兩人各是半圓,個性、行為是互補的,彼此結合成為一個圓,但榮格所說的個體化,是我們要各自成為一個完整的圓,自己的需求自己滿足,也才更能滿足彼此的需求。我一直記著,但到今天才懂,這跟親密關係的路有什麼樣的對應。

於是我向內求,相信不是之前我們做錯了什麼,才走到今天這一階段,而是我們大致上做對了才走到第三階段「收回投射才能成為完整的自己」。我問自己為什麼我在這個關係裡會有這些需求,底層的渴望是什麼,我也學習接受在關係裡面必然的失望與失落。

期待成為完整的自己。

Next
Next

沒有門檻的幸福